找到相关内容370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学浅说

    禅修,证得,入无余涅槃而得解脱,将禅定之学扩充为九次第,但是由于小乘人未证真心实相,只能断烦恼之现行,对于多生以来形成而未萌发现行的烦恼种子不能断除,阿罗汉虽然除了烦恼但习气尚存。大乘般若空...在四禅八的基础上,更进一步达到“”,形成了九次第。在佛教经典之中,四禅八称之为世间,而第九属于出世间,是佛教特有的不共法。四禅八的最高层之非想非非想定中,似为无我,然而觉知之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294077.html
  • 走出无色的迷惘

    。可是佛陀至此仍不满意,乃又独自发现非想非非想处之上尚有,虽然从至佛陀成佛之间的历程记载并不清楚,可是成佛乃在出后的说法当可确信(见《杂阿含》755(485)经)。 ...自称其修行历程经由四禅八定出而来,所以大乘门徒事实上根本无力回应他的批判,只能绕著一些诸如“善恶难辨啦、“平面思考”啦之类的枝节问题大作文章。其实真正“有德”的大师心中应该是有数的,或许为著面子...

    许育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0253011.html
  •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(2)

    位。“无有”是灭义,就是染污末那伏断的意思。于三乘无学果、与出世的无漏道不起,其中有永灭与暂伏的差别。《成唯识论》卷五说:  阿罗汉者,总显三乘无学果位,此位染意种及现行俱永断灭,故说无有;学位...既是圣道等流,极寂静故此亦非有;由未永断此种子故;从圣道起已;此复现行乃至未;然此染意相应烦恼,是俱生故非见所断,是染污故非非所断。极微细故所有种子,与有顶地下下烦恼,一时顿断势力等故,金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5155698.html
  • 声闻果与佛果

    悟道的,有些甚至之听闻一句佛法就觉悟,故称为声闻。阿罗汉种类很多,普通可分为两大种类:  ⑴、慧解脱阿罗汉:依智慧永断一切有漏烦恼的阿罗汉,然而未能证得乃至二禅,由于不能解脱障,所以有些阿罗汉没有五通,只有漏通。  ⑵、俱解脱阿罗汉:能证得的阿罗汉,于、慧都究竟解脱,故能得“三明六通”。  不是所有的阿罗汉都有神通,在经典上记载:有一个阿罗汉比丘尼,她在睡觉时,有一个恶人进入她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1942350.html
  • 凡夫七骄七慢与行者七身七大

    若先得阿罗汉果,后得者;彼于解脱障,何等心解脱?有漏耶?无漏耶?有说:有漏。以无漏心、得智时,已解脱故。评曰:应作是说:有漏、无漏、俱得解脱。所以者何?解脱有二种。一者、行世解脱,二者、在身解脱...解脱。  第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。心境粗故不复现行。外道之人名为无心行。佛法性望犹有细虑。内外合说故言非想非非想处。  第八解脱。心法并息。名解脱。灭诸心法离有心过。故名解脱。  此名八解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1853886.html
  • 感受与四圣谛

    。第二随观则是超越受、触(phassa)与六种根门(salayatana)的实相。这是阿罗汉(完全解脱的人)到达(nirodha-samapatti)的境界,涅盘的体验。到第二随观时,禅修者终能体悟的实相——受灭而苦,也就是超越感受的境界。 佛陀还在经集中说到: 不论从身体内部或外部所经验到愉悦的感受、痛苦的感受或中性的感受,这一切都是苦,都是虚幻无常的。禅修者应了知身体上...

    葛印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284973620.html
  • 缘一切众生修慈心 获福不可思议

    大供养,给予一切众生安乐的慈心更伟大、更可贵,力量更巨大。   二、慈胜广修梵行   《曼殊室利庄严佛土经》云:“于东北方有大自在王佛,世界曰千庄严,其中有情皆具安乐,如诸苾刍入乐。”   《曼殊室利庄严佛土经》说:在东北方有一尊大自在王佛,佛所教化的世界名叫千庄严,在那里的有情都具有如比丘入般的大安乐。   “设于彼土修净梵行,经过百千俱胝年岁,若于此土最下乃至于弹指顷,缘一切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菩提心|慈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08114720719.html
  • 略述修禅次第

    修四正勤等一切道品,以伏断烦恼,了分段生死。以上都是观禅。  2、炼禅:  即九次第。从离欲离恶、有觉有观入初禅开始,次第入二、三、四禅 、四无色,乃至。修以上诸禅,观行未熟,入禅时杂有异念,尚有间隔。修此禅时,修炼既熟,能一禅一禅次第而入,心心无间,譬如炼金,能净除滓秽,故叫炼禅,也叫无间三昧。  3、熏禅:  即狮子奋迅三昧。从初禅一一次第入定后,再从最后起,次第回入四空、四禅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2339231.html
  • 散体《唯识三十颂》

    而转,又缘阿赖耶识。   6.与四烦恼俱,即我见、我痴、我慢、我爱,常是有覆无记。   7.随所生所系,及余触等俱,阿罗汉没有它,也没有,出世道也没有。   8.以上是第二变,然后是第三变,可取六种境,善、不善、俱非。   9.第三变所俱的心所法是遍行、别境、善、烦恼、随烦恼,还有三受。   10.初有触等,然后是欲、胜解、念,以及、慧,善有信、惭、愧。   11.无贪等三根,...

    韩廷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2841317.html
  • 密教中的佛法缘起说

    非想非非想定。出非想非非想定,入,即证罗汉果。发菩提心,入自性,即证菩萨果。故住此天者,易证佛果。原始佛出自非想非非想天,当无疑问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1545187.html